山东曹州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曹湖Ⅱ线新更换的高压电抗器B相投运,标志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完成省内第1次特高压高抗整体搬运更换工作。
特高压高抗体型庞大,曹州变电站的1000千伏高抗单相整体重达270吨。带油带套管整体搬运笨重且易倾倒,一般采取就地拆卸和组装的方式,过程耗时长、质量管控难度高。国网山东电力利用曹湖双线春季检修时期,更新采用高抗备用相整体搬运安装工法,把工期从常规23天大幅压缩到15天。
安装过程中,该公司组织3轮次专家评审,邀请大件运输、变压器厂家等方面的行业专家细致审查搬运方案,克服移动速度、加速度、地面平整度、升降起落等诸多因素制约,高效完成此次更换工作。
产品概述(雷电冲击发生装置易于维护,使用简单)
雷电冲击电压发生器适用于10KV及以下空气间隙、电抗器开关、绝缘子串、套管、电力变压器和互感器等试品进行标准雷电冲击电压全波试验。
冲击电压发生器试验设备组成
本技术资料是为变压器、电抗器、开关柜、套管等等绝缘设备做雷电冲击试验需要而编制的技术文件。冲击电压发生器成套试验设备由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100kV直流充电装置、DF-200kV400PF弱阻尼电容分压器、计算机测量、触摸屏控制系统等组成。
结构特点(含直流充电装置)
冲击电压发生器本体结构采用四柱H结构形式,由单只法兰构成的钢体支架平行外挂两只电容器,构成一个稳定的结构组成1级。本体设备为2级,组成组合塔式结构,各级逐级叠接,拆装检修方便,整体结构稳定。
所有同步放电球均装在封闭的绝缘筒内,每级球隙处均装有放电观察窗,设备运行过程中不断供给过滤的干净空气,球隙不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放电稳定可靠,构成封闭的点火放电系统;同时每级回路内装有并联放电间隙,所有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同步放电的范围。
主电容采用金属外壳套管脉冲电容器,复合膜油浸绝缘, 体积小,重量轻,电容器固有电感小于0.2μH。电容器出线套管承受垂直拉力10Kg。
调波电阻为板形结构,环氧浇铸,无感绕法,接头均为弹簧压接式,换接方便,允许多支电阻同时并联使用。用短路杆插接可以方便迅速地使发生器串并联运行。
自动接地系统:电容器的高压端各有一套自动接地装置,当停止充电或按下紧急停止按钮时自动接地系统启动,发生器主电容通过放电电阻自动接地。
采用单边半波整流充电方式,充电电压为100kV。手动、自动控制调压,从零至100KV连续可调,点火放电瞬间充电电源自动关断,保护了充电变压器和调压系统的保障。整流硅堆、充电变压器、保护电阻和直流电阻分压器等均安装在本体上,构成充电、整流、本体一体化充电装置,外形简洁、美观。
产品特点(雷电冲击发生装置易于维护,使用简单)
工业计算机+PLC光纤控制系统,全自动控制试验。
极性自动切换
工业计算机与PLC采用多模式光纤通讯
示波器与电脑采用USB通讯
设备整体配有刚带接地或电磁铁接地系统
检测设备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使用条件(雷电冲击发生装置易于维护,使用简单)
海拔高度: ≤1000m
环境温度: -15℃~+50℃
相对湿度: ≤85%(20℃)
使用环境: 户内
无导电尘埃
接地电阻 0.5Ω
无火灾及爆炸危险
耐震能力: 8级烈度
不含有腐蚀金属和绝缘的气体存在
电源电压的波形为实际正弦波,波形畸变率<5%
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值为6度。
依据标准
GB/T 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 一般试验要求》
GB/T 16927.2-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2部分 测量系统》
YD/T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1094.3 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 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
GB/T16896.1-1997高电压冲击试验用数字记录仪
ZB F24 001-90冲击电压测量实施细则
GB191 包装运标志
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
GB813-89 冲击试验用示波器及峰值表
DL/T 848.5-2004 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第5部分 冲击电压发生器
DL/T846.1-2003 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第1部分:高电压分压器测量系统
JB/T563-1993 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订货技术条件
JB/T8169-1999 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
所有螺栓、双头螺栓、螺纹、管螺纹、螺栓夹及螺母均应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单位制(SI)的标准。
日前,1000千伏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长江和赣江南支两项大跨越工程导线微风振动现场测振工作完成。测振结果表明,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导线防振专业技术团队设计的工程用导线防振方案满足技术要求,防振效果达到预期水平。这标志着中国电科院大跨越防振技术日臻完善,特高压、超高杆塔、超大跨距工程导线微风振动防振技术取得新突破。
据介绍,武汉—南昌特高压线路长江大跨越工程采用混压四回路铁塔跨越长江,1000千伏六分裂、500千伏四分裂导线及地线合计62根,是国内跨越长江线束极多的大跨越工程。工程跨越档距1728米,跨越塔全高325米。赣江南支大跨越工程跨越档距1430米,跨越塔采用单回路酒杯型结构,单基重量978吨,全高169米,酒杯塔头高差41米,是目前世界上塔头极大的特高压单回路酒杯型铁塔。两项大跨越工程用导线刚度大、悬挂点高,微风振动幅度大、振动持续时间长,这给导线系统的抗疲劳性能带来了严峻考验。为保证大跨越工程的可靠运行,导线微风振动的控制措施必须科学、精准、有效,导线现场振动情况也需重点关注。
武汉—南昌特高压线路大跨越工程架线施工结束后,专业技术人员与高空作业人员登上大跨越工程输电铁塔作业平台,针对大跨越导线发生概率极高的微风振动开展现场测振,以掌握大跨越导线关键节点的振动数据,进而评估导线的振动状态,检验防振措施的效果。
据了解,防振及测振是保证大跨越导线可靠的必要环节。中国电科院输变电工程研究所导地线与金具研究室是国内大跨越防振技术领域的权威机构,构建了“防、测、治、评”一体化技术体系,为包括全部在建及已投运特高压大跨越在内的国内外百余项大跨越线路工程提供了满足技术要求的防振解决方案,相关工程长期运行效果良好。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