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夏期间,国网甘肃电力坚持电源侧科学调度、电网侧高效输送、需求侧精细管理共同发力,在满足省内用电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能源枢纽作用,积极服务国内电力保供大局。全力提升电源并网质效,服务庆东直流配套400万千瓦火电机组顺利投产,加强省内电源统一调度管理,优化开机方式,确保各类电源应发尽发、稳发满发。加快推动重点工程建设,陇电入浙工程甘肃段全方位进入铁塔组立阶段,优化通道运行方式提升外送通道利用能力,确保甘肃富余电力可靠、稳定、高效地输送至中东部地区。
同时,为充分利用省内能源资源,国网甘肃电力依托智能调度系统和预测技术,精准把握新能源出力特性,充分发挥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很大充放电力达363/391万千瓦,提升电网平衡调节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效率。
“总发电量、外送电量、新能源发电量三大指标同时更新高,是公司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支撑国内电力保供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标志着甘肃电网实现了‘保供能力、区域贡献、绿色转型’的协同飞跃。”国网甘肃电力调度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和负荷变化,持续优化电网运行策略,不仅为当前迎峰度夏提供‘量足质优’的电力保障,更以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成功实践,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双碳’目标贡献甘肃经验。”

1、特点及性能(LYJS6000电力调试标准产品“变频精密介质损耗测试仪”使用方法)
抗干扰精密介质损耗测试仪可以有效地发现电器设备绝缘的整体受潮劣化变质以及局部缺陷等,在电工制造、电气设备安装、交接和预防性试验中都广泛应用。
抗干扰精密介质损耗测试仪用于现场介损测量或试验室精密介损测量。仪器为一体化结构,内置介损电桥、变频电源、试验变压器和标准电容器等。仪器采用变频抗干扰和傅立叶变换数字滤波技术,全自动智能化测量,强干扰下测量数据非常稳定。测量结果由大屏幕液晶显示,仪器自带微型打印机可打印输出测试结果。
1.1主要技术指标(LYJS6000电力调试标准产品“变频精密介质损耗测试仪”使用方法)
额定工作条件:环境温度 -10℃~50℃
相对湿度 <85%
输入电源: 180V~270VAC,50Hz/60Hz±1%,市电或发电机供电
准确度: Cx: ±(读数×1%+1pF)
tgδ: ±(读数×1%+0.00040)
抗干扰指标: 变频抗干扰,在200%干扰下仍能达到上述准确度
电容量范围: 内施高压:3pF~60000pF/10kV 60pF~1μF/0.5kV
外施高压:3pF~1.5μF/10kV 60pF~30μF/0.5kV
分辨率: 极高0.001pF,4位有效数字
tgδ范围: 不限,分辨率0.001%,电容、电感、电阻三种试品自动识别。
试验电流范围: 10μA~5A
内施高压: 设定电压范围:0.5~10kV
极大输出电流:200mA
升降压方式:连续平滑调节
电压精度:±(1.0%×读数+10V)
电压分辨率:0.1V
试验频率:45、50、55、60、65Hz 单频
45/55Hz、55/65Hz、47.5/52.5Hz 自动双变频
频率精度:±0.01Hz
外施高压: 正、反接线时极大试验电流5A
CVT自激法低压输出:输出电压3~50V,输出电流3~30A
高电压介损: 支持变频和谐振电源高电压介损
实时时钟: 实时显示时间和日期
内部存储: 仪器内部可存储100组测量数据
U盘: 支持U盘存储
打印机: 微型热敏打印机
计算机接口: 标准RS232接口(选配)
尺寸重量: K型:外形尺寸368mm×288mm×280mm;主机重量22kg。
其他款型:外形尺寸430mm×314mm×334mm;主机重量30kg。
注:上述为E型主要技术指标,其它型号技术指标详见本章节“1.3.6各型号测试功能说明”。
1.2 型号功能列表(LYJS6000电力调试标准产品“变频精密介质损耗测试仪”使用方法)
产品
型号
|
电容测量
范围(10kV)
|
*大输出
电压/电流
|
高电压
介损
|
正接
|
反接
|
反接线
低压屏蔽
|
CVT自激法
|
CVT
变比
|
B型
|
3pF~40nF
|
10kV/140mA
|
支持
|
有
|
有
|
无
|
外部自激升压
|
无
|
D型
|
3pF~60nF
|
10kV/200mA
|
支持
|
有
|
有
|
C11/C下节
同时测量
|
C1/C2同时测量
高压测量线需悬空
|
无
|
E型
|
3pF~60nF
|
10kV/200mA
|
支持
|
有
|
有
|
C11/C下节
同时测量
|
C1/C2同时测量
高压测量线可拖地
|
有
|
F型
|
3pF~60nF
|
12kV/200mA
|
支持
|
有
|
有
|
C11/C下节
同时测量
|
C1/C2同时测量
高压测量线可拖地
|
有
|
K型
|
3pF~60nF
|
10kV/200mA
|
支持
|
有
|
有
|
C11/ C下节同时测量
|
C1/C2同时测量
高压测量线可拖地
|
有
|
S型
(四通道)
|
3pF~60nF
|
10kV/200mA
|
支持
|
有
|
有
|
C11/C下节
同时测量
|
C1/C2同时测量
高压测量线可拖地
|
有
|
J型
(0.5%)
|
3pF~60nF
|
10kV/200mA
|
支持
|
有
|
有
|
C11/C下节
同时测量
|
C1/C2 同时测量
高压测量线可拖地
|
有
|
1.3 主要功能特点(LYJS6000电力调试标准产品“变频精密介质损耗测试仪”使用方法)
1.3.1 变频抗干扰
采用变频抗干扰技术,在200%干扰下仍能准确测量,测试数据稳定,适合在现场做抗干扰介损试验。
1.3.2高精度测量
采用数字波形分析和电桥自校准等技术,配合高精度三端标准电容器,实现高精度介损测量。仪器所有量程输入电阻低于2Ω,消除了测量电缆附加电容的影响。
1.3.3保障措施
高压保护:试品短路、击穿或高压电流波动,能以短路方式高速切断输出。
供电保护:误接380V、电源波动或突然断电,启动保护,不会引起过电压。
接地保护:具有接地检测功能,未接地时不能升压,若测量过程中仪器接地不佳则启动接地保护。
CVT 保护:高压侧电压和电流、低压侧电压和电流四个保护限制,不会损坏设备;误选菜单不会输出激磁电压。CVT测量时无10kV高压输出。
防误操作:两级电源开关;电压、电流实时监视;多次按键确认;接线端子高/低压分明;慢速升压,可迅速降压,声光报警。
防“容升”:测量大容量试品时会出现电压抬高的“容升”效应,仪器能自动跟踪输出电压,保持试验电压恒定。
高压电缆:为耐高压绝缘导线,可拖地使用。
抗震性能:仪器采用独特抗震设计,可耐受强烈长途运输震动、颠簸而不会损坏。
1.3.4打印存储
仪器自带微型打印机,可以将测量结果打印输出,并将测量结果存贮到仪器内(可存储100组测量数据)或U盘,以便日后查阅。
1.3.5实时时钟
仪器内带实时时钟,实时显示,并能记录测量的日期和时间。
1.3.6各型号测试功能说明
B型:轻便型,高压极大输出电流为140mA,具有正接线、反接线功能,可选择内/外标准电容、内/外高压多种工作模式,一体化结构,可做各种常规介损试验。
D型:实用型,高压极大输出电流为200mA,具有正接线、反接线、反接线低压屏蔽、CVT自激法,反接线低压屏蔽功能能在220kV CVT母线接地情况下,对C11进行不拆线10kV反接线介损测量,并可一次接线同时测出两个电容的电容量和介损值。CVT自激法测量时,C1/C2可一次接线同时测出,无须换线和外接任何配件,但高压测量线需悬空吊起。
E型:标准型,在D型基础上增加了CVT变比测试功能,同时升级了CVT自激法测试,现场CVT自激法测试时高压测量线可拖地使用,无需吊起。
F型:增强型,功能同E型,输出极高电压从10kV增加至12kV。
K型:标准型,在E型基础上减小体积重量,设备更精巧。
S型:四通道型,功能同E型,增加了3个正接通道。
J型:高精度型,功能同E型,测量准确度为0.5%。
所有型号仪器均具备下述特点:
(1)支持变频和谐振电源高电压介损。
(2)内置串联和并联两种介损测量模型,方便仪器检定。
(3)配置热敏打印机,使打印更加快捷、无噪音和清晰。
(4)320×240点阵大屏液晶显示,菜单操作,测试数据丰富,自动分辨电容、电感、电阻型试品。
(5)具有外接标准电容器接口,可外接油杯做精密绝缘油介损试验,可外接固体材料测量电极做精密绝缘材料介损试验,也可外接高压标准电容器做高电压介损试验。
(6)带日历时钟,可存储100组测量数据。
(7)计算机接口(选配)。
为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任务,8月3日,国能龙岩发电公司进一步强化设备动态点检,及时消除设备各类隐患,切实提升设备管控水平,确保机组可靠稳定运行。
针对夏季高温、高负荷的特点,该公司结合机组运行情况为设备量身定制“体检”计划,通过对设备各个部位进行加强点检,以“望、闻、听、摸”等方式现场为设备把脉,认真做好数据监测、汇总和分析工作,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随时掌握设备参数变化情况,尤其是高温天气下设备的冷却系统、油冷却器、温度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做好温度测量、比对,防止在高温天气下设备“中暑”现象发生;加强对电子间、工程师站、继保小室等室内设备温、湿度仪的检查,确保设备处在合格的工作环境内。
此外,该公司持续深化设备运维管理,紧盯天气变化与负荷走势,加强设备定期检修维护,做好做实设备预防性维修和高质量验收,确保修后设备处于健康状态,同时将检修维护内容整理归纳并形成台账,定期分析、制定方案,为后续设备维护提供依据,在提升设备健康水平的同时为机组长周期可靠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